◎文教法律研究所碩一 游歆心
►GCED國際教師團隊攝於蒙古國前杭愛省古都哈拉和林之額爾德尼祖寺
由本校學習與教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林柏翰主任帶領,以及學程蒙古籍學生林采霖(Batsuren Buyanjargal)發起與籌備的「蒙古國全球公民教育暨游牧教育青少年夏令營(Youth Summer Camp in Mongolia 2024 Empowering Global Citizens)」,在暑期8月8日至28日於蒙古肯特省、達爾汗省、前杭愛省三個營地展開。本次國際教師團隊包含本校師生(來自蒙古、美國、越南、臺灣等四國)及校外或他國教育工作者(來自臺灣、非洲蒲隆地共和國、斯洛維尼亞、菲律賓等四國),為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以及亞太國際理解教育中心(APCEIU)的「全球公民教育」目標(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,簡稱GCED)而努力。
夏令營以「議題融入教學」的方式推廣全球公民教育課程,結合聯合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SDGs)中「了解人權、社會中的性別平等、消除貧窮、保護地球」等四大主題,透過全球議題的分享與理解,讓蒙古學生反思其個人權利、社會責任等公民意識,並針對蒙古國在現代化發展上面臨的特定社會與環境問題,提出行動方案與建言給予當地市長,讓蒙古學生發揮正面影響力、積極因應全球挑戰、創造「和平」文化與世界公民教育。
我是一個「法律所」學生,剛開始接觸國際教育,首次出國最深刻的體驗,莫過於跨文化的適應與交流。在臺灣,非原住民的我,致力研究與展示原住民族服飾與神話,對於原民文化保有高敏感度,期望能正確地詮釋,此行亦試著與蒙古民族神話產生連結。行程中我更進一步專注於傳統文化與現今社會的傳承,發現許多令人印象深刻之處,例如蒙古國對於古文字的復興與應用。透過學生的敘述,我得知蒙古國目前通用的文字是受蘇聯時期影響的「西里爾文字」,而政府正預備於2025年推行「雙字母政策(Biscript)」,恢復由成吉思汗所創制的「蒙古傳統文字」,但目前已有兩代以上的蒙民喪失傳統文字的書寫能力。此外,位於城市的學校並沒有傳統蒙文的毛筆書法課程,僅用原子筆。作為國際教師,我也連結臺灣,向蒙古學生分享臺灣的本土語言復興、雙語授課等政策。
整體觀察,無論來自郊區或城市的學生,對於保存傳統蒙文皆有著強烈的權利意識,深知此為自身文化權利。但是,在推動者、影響力多寡、政策建議等行動方案設計過程中,郊區的孩子們偏向「由下而上」,想自主成立學生社團,嘗試進行為期半年的傳統蒙文書法課程用以推廣,並與家人分享共學;城市的孩子們,則考量更多經費挹注、傳統蒙文師資、世代在文字上的隔閡、現行教科書印刷、書寫系統紊亂、政府應更具影響力等整體現實要件,呼籲政府應重視更多培育傳統蒙文師資,「由上而下」循序漸進地推行,並表達傳統蒙文的學齡尚不適合逕自提前至6歲,仍以12歲為宜。這也顯示學生並「不盲從」他國的語言政策,他們並沒有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而我們也不會覺得我們的政策設計一定比較好。
三週朝夕生活下,國際教師們彼此間、國際教師與蒙古師生間、蒙古師生間,多邊交流著各國或各區域的動物畜牧、飲食、游牧文化、貨幣樣式與換算,主流語言與常見會話用語、文字書寫、語言政策、信仰與節慶、傳統服飾與神話故事、傳統飾物、音樂舞蹈象徵、歷史解釋觀點等,在背景相異的師生互動關係下,這些交流迸發出異中有同的火花;不過也隨著對於推動方式的多元想像走向,不斷微妙地一點一滴影響著個人作為公民與他人、國家、全球接軌時,如何在跨文化中平衡放空與裝滿,讓我學習到,真正「有國際觀」的人,越能表現出友善、謙卑,共好共榮地適應於充滿挑戰的全球關係。
~後記
個人就讀輔仁大學時,雖主修傳統公法,但興趣是以人權、教育、原住民族文化為研究範疇,因熱情使然申請修習雙碩士,至本校文教法律研究所專研這些新興法領域。其間有機會修習柏翰教授多元文化教育課程,並參與GCED計畫,練習英語環境與跨文化適應交流,蒙古遂成為我人生中第一個在空白護照上開展新頁的國家,也讓我有機會擔任國際教師,增廣國際見聞、體驗不同文化,積累經驗,實踐所謂的”The life of the law has not been logic; it has been experience.”這對我在教育學、法學的學習大有助益,使我更有興趣去學習比較教育學、比較法學、法律史,並學習更全面地看待異同、平衡關係與差異。
此行也是我首次在國外過生日,非常感謝團隊所有成員及蒙古當地的長輩友人,在我8月24日生日當天特別購買一個大蛋糕,且在顛簸的車程中細心保護,並唱蒙語生日快樂歌為我慶祝23歲生日,這份驚喜使我感動得淚流不止,「被記得」的感覺真溫暖!願我們心中長存這份珍貴的友誼,蒙古的土地也藏記著我們美好的回憶。
編按:作者為2024年8月蒙古國全球公民教育暨游牧教育青少年夏令營志工教師